兴郡城南,一辆马车行驶着。  “老太君,我们就这么抛下金府不管了?”  “我把儿子都押上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老太君,最近北面不太平,不要走了吧,回南方去吧。”  “南方,呵,我要是没有猜错,林副都统一定发现了我金家与周国私通的证据,往南走就是羊入虎口。”  “那往北方不是更难吗?光是兵灾就不好走下去了。”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还会骗你不成?”  “可是……”“继续走。”  “好的,老太君。”  马车继续行驶,遥遥可以看见兴郡的城墙。  南城门没有关闭,还有不少兵士在进出,而当马车靠近,立刻有兵士骑着马上来阻拦。  金老太君让藏在马车里的雷小琴不要出声,自己上去应付。当金老太君出示了儿子是巡城司司长的信息后,兵士立马放行。可能在他们看来巡城司司长的母亲一定是忠于吴国的。  马车进了城,城内一片萧条,因为战争引起的通货膨胀,使得城内的商贾纷纷哄抬物价,寻常百姓为了买东西,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买不起的居无定所的普通百姓则离开兴郡南下,外面有垦田的则离开城,去家里的田耕种,商贾卖完货就跑了,这造成的后果是城内百姓数量锐减,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南面,应该打起来了吧。”  ……  “轰隆隆”投石砸在了城楼上,有些则砸在了城里。  易知州仓皇失措,在城楼上躲避着碎石。  “谢将军,这城还守得住吗?”  “军心不散,就守得住。”  “这投石,怕是要把这城墙砸踏了吧。”  “放心,这投石只是看着势大,其实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你看有多少人被砸中而死去?”  易知州看了看城楼下,确实,除开运气太差的,其他人真的没有多少人死在直接砸中,多半是碎石破开甲胄射杀而死。  “而且吴军又能有多少这种军械?这只不过是吴军降低我周国好儿郎的军心罢了,殊不知我周国人没有一个孬种,绝不会献城投降。”  “好,有将军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顺,过来。”从后方过来一个年轻人,是个很不错的将才,之前一直没有放心把军队交给他指挥,不过打这种呆仗就可以试一试了。  “你陪着易知州在这里守着,我下去指挥。”  “好的,将军。”  等到谢将军下去之后,易知州谄媚得道:“小谢将军,我听你指挥。”  小谢将军,叫做谢顺,是谢将军的义子。  “易知州,放轻松,做好本职工作,你这颗脑袋就还在你的头上,说不定还能加加彩什么的。”  “谢谢将军了。”  “轰,”又是一颗石头砸在城楼上,不过这一次带着火焰,砸在城楼上后,就散开了,化作火雨点点。  这时,下方传来了喊杀声,小谢将军看着下方,最前面的攻城部队里,不时亮起了耀眼的各色光,这些都是有品阶的高手。  “呵呵,为了完成任务,把命都豁出去了,来……送死吗!”  旁边的易知州不明所以,但他不敢问。  城墙上的周军张弓搭箭,向下方的吴国军队射去,而吴军的士卒也开始抛射,后方的箭塔被推动着,慢慢向着城墙逼近。  庆州的城墙不是很高,所以士兵站在箭塔上,是可以和守军一个高度的。  城墙下的吴军已经扛着云梯开始攻城了,他们是先锋,同时也是最容易死的。这批先锋不是精锐,而是类似于民夫一类的存在,相当于义士。  而这些义士的首领们,偏偏还抢着打头阵。  这就好办了,本来,没有人想要第一个上,都怕自己的嫡系部队死伤惨重,现在嘛,那批义士自然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打头阵的名额。偏偏那些傻子还很高兴自己为国出力一样,那么也不惯着他们,就当炮灰去吧。  几小时前,一众会员们举行了会议。会议由一名中级会员主持。参会的包括六名加入北殷家的会员,三名加入东方家的会员。  一共就十个人,朱校尉手下兵最多,有一千多号人。  朱校尉就是朱肥,他先开口说:“我认为这次故事世界,对个人的实力要求不高,兵够多,就能把你堆死。”  “是这个理。”说话的是一个穿着风衣的男子,在这个时代,风衣一样的东西有,反正边境奇装异服的不少,也不稀奇,他手下有一个县的部分兵马还有很多辅兵。  “好了好了,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毕竟这个故事世界对于散兵游勇很不友好,我们最好齐心协力。”说话的是一个坐在角落里的白衣男子。  “呵呵,我觉得是你的兵太少了所以想要合伙吧。”  “那倒不是,大不了我跑到江湖上,拉帮结派,也能混个结束。”  “那可不一定,这次主线任务模棱两可;谁也不知道什么样才是胜利。”  “我不知道你这个女人在这里说什么闲话,你根本没有资格拉起一支部队。”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在丘八们眼里不受待见。  “你这是存心想要内斗了不是?”白衣男子还要说话,但是坐在首座上的中级会员发话了:“够了,现在大家根本没有能力独自完成主线任务,就不要窝里斗了。”  迫于实力的差距,大家安静下来。“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的兵整合起来,向庆州发起进攻,能否攻下另说,但是攻了,就可以让那些将领们看到我们的努力,那这样,局面就打开了。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