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观测员发现地球人发展出了氏族结构和国家的雏形之后,立刻按照规定启动了个体追踪调查。  “可以确定现在这个星球上的碳基智慧生物已经开始使用铜合金制造工具了。”  “嗯?你是说它们学会运用外电了吗?”  对于金属生物来说,环境中的电流分为内电、体电和外电三个部分。内电就是脑内的细小电流,也就是意识的载体;体电是身体中被大脑所指挥的电流,在其控制下身体完成各种动作;而外电则单纯指一切体外的电荷活动,它们可以是自然中产生的,也可以是由生物操作的。  各种电流对宇宙中所有以金属材料为骨架的生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血液,又是神经,是生命的本质。  他们的各类语言中有上千个单词描述电,古代不同文明的神话中无一例外地将最高神设定为电与光之神,而在历代文艺作品中也有大量歌颂电流和各种电现象的诗词歌赋。  既然电是生命之源,那么与电亲和力最强的金属材料,自然是上天的宠儿。  在金属生命的历史上,哲学家们曾经争论了很长时间能够吸收能量并自我复制算不算生命,在它们并不是由金属做的骨架的前提下。  但是在科学家看来,其他类型的生物体脑中微电流的运动规律和他们自己的大脑如出一辙,所以应当全部全部归为生命乃至“智慧”生命。  两位观测员知识体系中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电流作为思想载体的,无一例外。  “看起来并不是在使用外电,我判断它们还没有发现铜合金的电磁性质。”  “嗯?那它们提纯金属是为了什么呢?”  “只是单纯用作器物和武器而已……战争的时候依靠金属的撞击破坏敌人脆弱的身体结构来攻击。”  “这还真奇特的攻击方式啊……”  只对碳基生物的脆弱躯体才生效的攻击,二号觉得它们对铜元素的暴殄天物十分滑稽。  “我觉得还是不要轻视它们,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方法的文明发展会大幅加快,在越过某个临界点之后可能会进入技术的爆发性增长期。”  “我同意,现在应该立刻向观测局发信,修改地球生物的威胁等级。”  “……智慧生命——其他固体类:一种,一级威胁。”  威胁程度一共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和二级的威胁观测站是可以自行判断是否进行干预的,三级及以上必须要根据总局命令来处置,不能轻举妄动。  “不过目前来看它们文明的发展还非常缓慢,暂时不需要做什么介入。”  其实从私心出发,一号观测员也不想做什么处理,他觉得自己一生都不会再遇到如此奇特的生命形式了,这是产出科研成果的完美材料啊。  。。。  回学校之前家里又下了一场深及小腿肚子的暴雪,而我还有最后一个地方要去。  那是一家开在斜坡路上的旧书店。  古话说,坡陡流水走财急,这条通向滨海大道的水泥路两边也没有其他的店铺了,只有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和小区的围栏。这条街是我初中时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记得当时我爬几步坡就要歇一歇,转过身来望一会道路尽头的车流和海浪。  我当时还问物理老师为什么远处的海平面看起来比马路高多了,老师告诉我那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现在仔细一想好像不太对,就算地球是平的也应该是这样,而且海平面还会更高,这只是因为远处的物体在视角中更高罢了。  我慢慢爬着斜坡边上的台阶走向书店,下雪天这条路已经不允许车走了,路面上只有几个打着滑玩的小孩。到了门口我拍拍身上的碎雪,顶开沉重的保暖帘走进了店里。  和之前的咖啡店一样,这家书店也是渔民的老房子改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的扩张远远快过农村的凋谢,后者的遗体来不及被降解就成为了前者的躯体。  房间的陈设非常凌乱,四面墙上都堆满了书,地上架子上也全是书,有的被塑料带子捆成一摞,有的直接垒放在地面上。这个场景让我不自觉地回想起解老师的办公室。  离门口最近的地方进了几捆时下流行的小说和诗集,大多数还留着封皮。贴在书架的牛皮纸上写着八个字:  “塑封可拆,读后归位。”  那是用毛笔写的粗壮颜体字。不过贴上这句话也没什么意义,毕竟就算真的想读这里也没处坐下。  我在狭窄的过道中寻找到一条通路慢慢走着,一边漫步一边读着密密麻麻的书脊,之前在咖啡店看的那本克苏鲁的书就是在这里买的,当时只花了二十块钱。  “哎,小伙啊,又来了。”一句浓重的土话中断了我将要开始的回忆。  说话的是这家店的主人,他之前一直拟态在杂乱打的书堆里,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那是一个佝偻的老人,他缩在柜台后面,我站在书墙下只能看见一个黯淡的身影。  这家书店的窗户和门开向西面,只有黄昏时才能受到阳光的眷顾。  “过年好啊大爷。”  “过年好。”他摘下老花镜看了一眼我的脸。我注意到他手里似乎是一本俄语写的小说。  我对书店老板的个人信息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在我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这开店了,还有就是从他浓重的口音中判断出来是本地人。  刚刚那几句寒暄很有可能是我们今天唯一的交流了。之前我来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什么想买的书就径直出门了。那个老人也不会跟我道别,甚至不会把他的注意力从正在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