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韩家的忠诚如何证明?而今与吐蕃议和不利,陛下愿见怎样的河西?假如韩家继任节度使,能给朝廷带来什么?”

韩明铮一静,如醍醐灌顶,“多谢沈大人指点,韩家感激不尽!”

佳人是如此的聪慧机敏,一刹那神光焕发,清冷明锐,美得凌人心扉,自己却浑然不觉。

沈铭怦然心动,面上不露分毫,问了一句不相关的话,“韩小姐觉得长安如何?”

韩明铮犹在思忖,随口而答,“长安锦绣如绮,繁华万千,天下人无不向往。”

沈铭接着问道,“长安人又如何?”

韩明铮不假思索,“谦谦蕴秀,人才辈出,远胜沿途所见之地。”

沈铭欣然一笑,方要再说,马车已停在了宫门。

刺杀朝官一案朝野震动,天子为之惊怒,责令巡卫大举搜捕,举报者赏钱万贯,包藏者斩首不贷。但死去的刺客查不出任何来历,宛如被世间抹去了痕迹。

朝官到百姓无不纷纷猜议,有的猜是商娘子的相好报复,有的猜是赌坊的银钱纠葛,有猜是荣乐公主不肯甘休,还有猜是得罪了朝中哪位权贵。

这些怀疑一桩比一桩可怕,京兆尹如何敢深查,头发都险些薅秃,最后归结为盗匪作乱,在城郊抓了一窝山贼结案。

宫中的李睿听得冷笑,“难为京兆尹,谁也不敢得罪,只好拿山贼顶缸。”

这么多无名无籍的刺客,一丝线索也查不出,长安城有几人能驭使?

郑松堂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可见对方急了,此时更要沉住气,不能乱了阵脚。”

陆九郎有一丝压不住的戾气,“不如干脆闹得大些,将后头那个一并掀出来,让他沾一身嫌责,不然一直在暗处拨弄,面上一副好人样,殿下要等到何时?”

郑松堂不赞同,“眼下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一步步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李睿也亲自劝道,“知你受了委屈,但大事不可冒进,已经加拨人手护卫,定能保你无恙。”

陆九郎气息沉沉,没再多说,议了一阵辞去了。

郑先生捋着长须,略有疑惑,“陆九有些燥了,他的性子应当沉得住气,不至于给一场刺杀所乱。”

夏旭似谑又似笑,“一个寒门倚仗殿下而起,如今倒要主人哄着了。”

李睿心头一动,生出了一丝不快。

郑松堂看出微妙,也不点破,“大凡有过人之能者,难免有所恃傲,殿下慧眼用之,也当有气度容之,将来他是起是落,还不全在贵人的一念之间?”

李睿的气平了,转而一笑,“不错,郑先生去我的私库挑几件好物,给陆九送去作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