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签约作者,写他想要的定制文,还可以发行报纸,在报纸上连载,等连载的数量差不多了,就整理起来,印刷成书,可以售卖第二遍。

这些都是朱炫后续的规划,目前得先把故事书确定好,赚到钱了,才能找一批签约作者。

安排好印刷的内容,朱松就带朱炫回去。

路上,朱炫又道:“二哥,我们的书店,不能只卖书。”

“还能卖什么?”

“笔墨纸砚等,都可以。”

朱炫分析道:“我们的书店,就在国子监附近,那些国子监生平常喜欢写字,我们一边卖书,一边卖和读书写字相关的东西,一举两得。”

“有道理。”

朱松揉了揉朱炫的小脑袋,笑着问:“《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可没有经商的内容,小允炫你是怎么懂得这些?”

“都是侯显告诉我的。”朱炫道。

“没错,都是我。”侯显这个工具人,十分自觉。

朱松不傻,怎么会相信他们。

小侄儿确实异于常人,聪明伶俐,想法特别多,他逐渐习惯了。

回到宫里。

朱炫没有闲着,赶紧又动手写书。

写得差不多了,再让侯显抄写一遍,通常都是折腾到大晚上才可以收工。

第二天,朱炫照常去大本堂,先给朱松看完了,再整理收集在一起。

时间很快,又过了数天。

朱炫终于把前两册的内容写下来,准备用来发行。

他们又一次请假,到了那个印刷厂,将书稿交给那个老板张武印刷。

张武不敢怠慢,马上将书稿送去给工人,直接排版动手。

在这同时,朱炫又找人给书画插画,做成雕版,到时候一起印刷出版,为书籍增加一些趣味性。